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三节 说法会(1/2)

作者:吹牛者
只不过张真人现在对站在正殿前摆出一副仙家派头对老百姓们点头答理没什么兴趣,对于开学习会的兴趣显然更大一点。

沂州这里他虽然已经建立起了基层组织,有了基地,但是这些信徒本质上和南无量教或者白莲教之类的民间教门并无区别。盗泉子深知要把新道教打造成“新社会”的思想领域的“基石”之一,仅仅靠这种近乎迷信的信仰是靠不住的――必须有新得,符合新社会需要的宗教信仰去取代他们的迷信才行。

元老院对宗教的态度他十分清楚,深知某些元老对传统宗教深深的不信任,有“另起炉灶”的想法。

与其引入水土不服的洋教,不如用我中土土生土长的道教加以改造才好。张应宸一直在宗教工作会议上坚持这点。

盗泉子的野心很大,他之所以要孜孜不倦的展新道教,并不单纯为了对抗洋教,更多得要找到一条净化和取代中国民间教门的新道路。

消灭大明很容易,但是大明留下的五花,可以说将道佛二教的全部活力都消灭了。明清会道门之泛滥。与明清一直沿用朱元璋这套奇葩制度有很大关系。

沂州,或者确切的说沂南县,就是他的新宗教的第一块试验田――他在海南搞得宗教改革是在刺刀和元老院强大的物质力量的基础上搞起来的,只能算是温室里的花朵。只有在这民间会道门交错复杂的鲁南地区,才能真正试验出自己的宗教改革的成败。

“说法”的地点设在第二进“殿宇”里,和一般的僧道说法不同,张应宸说法不用蒲团,而是“立说法”,身后还有一块大大的黑板,每次说到要害的地方,总要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涂抹一番。自然也少不了一手百百中的弹粉笔头的“法术”。

这样的学习会每天都要进行,参加的都是各个小组的小组长以及挑选出来的“见习祝史”,男女老少都有,共有的特点是都有一定的文化,能读书识字。

张应宸穿着传统式道袍――他的军服式道袍有点惊世骇俗,只好在海南使用――走到黑板前,喝一口徒弟送上的茶,润了润嗓子后开讲。

今天讲的是《万物化生品》,也不知出于哪部道经,上一回说的是《浑沌开辟品》,却没有如寻常僧道那样敷衍神明创世的故事,单道是太古之初,混沌一气因阴阳 二气交并而爆炸,这爆炸便是盘古开天地之本相,爆炸之后生出虚空,这虚空便是元始天尊,虚空之中,一气演化,星斗日月皆以气成,而人脚下这地,也是气化之物。所以宋时大儒张载窥见其中道理数分,便道是气聚有形则化万物。上面说得兴致勃勃,下面听得似懂非懂。

“大众,泰山之高,乃在一砂一石,灵椿之茂,乃在一花一叶。须知世上万物,先有小者,乃复有大者,先有贱者,乃复有贵者,先有少夭者,复有老寿者。天地既成,万物生焉,先有藻苔,乃有草木。何以故?我这里有一片苔藓,一缕水绵,你们谁的眼力好,就上来看一看,看完了,再向大家说说清楚。”

摆弄着瓷碗里泡在水里半青不黄的一团水绵,还有一片刚喷了水的干苔藓,张应宸很有兴致地环视着他手下的这些学习组长们。

按照大纲,这几天的课应该是第一天讲新道教的宇宙观,包括大爆炸,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等等。当然只是泛泛而谈,在明人看来无非是宋儒的气理论加汉儒的浑天说的道教新增版本。

第二天开始讲进化论,先教植物分类,藻类、苔藓、草本、木本、裸子、被子,然后讲授动物,无脊椎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最后归结为道言:天生万物,以人最贵,三才正位,乃在人生于两间。何以故,唯人善假于物也。古之圣人,有巢氏、燧人氏教民筑巢以避虎狼取火以餐熟食,神农氏尝百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