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九十节 三亚之现状(四)(2/3)

作者:吹牛者
一边骑车一边指着远处的房屋。

东南亚公司的商站的位置就在其专用码头附近。看上去同样冷清。码头的露天堆货区干干净净? 连个破箱子都没有,只有海鸥上下翻飞的四处觅食。笨重的蒸汽吊车和配套的锅炉都是冷冰冰的? 不见半个火星。栈桥旁系留着十几条商船。不但船帆都已收起? 有的船连桅杆都拆了下来。船上不见水手,只有两个警卫百无聊赖的在栈桥旁站岗。一副歇冬的萧条模样。

“平日这里就这么冷清?”许延亮越看越丧气,问道。

“现在是冬天,等明年春天转了风向就热闹了。”袁斐说。

许延亮停下车? 在码头周围看了看? 问道:“这里来得都是什么船?”

“主要是英国船。荷兰船也有。葡萄牙船难得才来。”

“难得来也搞了个商站?”

“船来得不多。不过这商站挺忙活的,本地的商人常和这里的葡萄牙人往来。”

“噢,那又为什么?”

“不清楚。”袁斐说。

许延亮起了疑心:葡萄牙船很少来他没什么奇怪的――他们可以直接去澳门做生意,没必要到三亚来兜个圈子。但是既然来得船极少,葡萄牙人为什么要在本地设立一个商站呢?而本地商人很多又是所谓“皮包公司”? 他们又为何经常和葡萄牙商人往来呢?

自古无利不起早,这些反常的行为背后必然有某种利益上的关联。

袁斐正要引他过去? 许延亮说:“你先带我在河西去转一转。最后再到商站。”

既然要把这里作为长期的根据地,初来乍到还是把情况都摸得清楚一些更好。

车队过了码头区? 便沿着南北向的新天地大道一路往北。这里的街市却要比河东区繁荣的多,城市的烟火气也重得多。两侧商铺是“老广州”“老海口”风格的两层“骑楼”――在三亚这种炎热多雨的地方很实用。。

他来了兴致? 当即下车? 道:“我们走过去看看!”

袁斐自然不能扫他的兴? 当即在前面引路,四个警卫随身护卫,沿着大街一路逡巡。

这里的道路建设标准和元老院大街一般无二。人行道铺设的是本地的石材,些大大小小,高低错落的骑楼也是用石料和红砖建造起来的,不但施工精良,在楼宇设计和外观上也很考究,甚至比百仞城还要胜过一筹。许延亮甚至注意到了这里的煤气灯。比起临高那些朴实无华的几何形铁灯座,这里的煤气灯都有繁复华丽的纹饰。

当初元老院对这里真是寄予了厚望。许延亮心中感慨。现在,元老院的注意力都放在大陆上了,三亚这颗原本的“明珠”未免显得有些黯淡无光。

要怎样才能让它放射出光芒呢?许延亮不禁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他漫游在骑楼下,浏览着一家家店铺。从招牌来看这里也算得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具全了,店铺内的存货充足,但是他注意到,这里的店铺大多是经销食品、日用品等消费品和餐饮的商业字号,也就是说他们的客户主要是本地人。大约资本也不会太大。

照理说,这里是对外贸易口岸,会有相当数量从事海外贸易的字号存在。比如销售进口香料、纺织品和手工艺品等等的商铺――这在广州算是很常见的。但是他在这里走了几百米路,却没见到几家。看得出,外贸在这里并不占主导地位。

袁斐看他面色凝重,心里不觉有些惴惴。忽然听到许延亮开口问道:

“这里除了这些小买卖字号,有没有作大生意的?”

“有,有,这里最大的字号是琼海号……”

“琼海号?这不是李洛由的生意吗?”听到这个熟悉的字眼,许延亮不觉冲口而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