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三节 新式武器(3/4)

作者:吹牛者
台之类有点晚了吧。”

“不,能有一个月时间也就够了。”来参加会议的梅晚说,“给我足够的资源。一个月时间我就能建造一座战时容纳一个步兵连驻防,配备重型火炮的大型棱堡。”

“可以吗?”与会人员交头接耳了一阵。何鸣点头:“我来争取。不过你得确保在一个月里完工。”

“我保证完成。”梅晚说。

“与其造棱堡不如制造一些水雷用来封锁港口。防御敌人的船只渗透。”李迪身为港务主任兼要塞司令,对水雷的事情念念不忘。

“水雷?我还怕把我们自己的船给炸了呢。”陈海阳对水雷的效能很清楚,所以对水雷的使用更加犹豫。

触发的锚雷的技术很简单,但是海军没有扫雷具可用,一旦需要扫雷的时候就很不方便。万一出现脱锚漂雷现象,以琼州海峡的宽度,简直就是无差别炸船的利器。

过去,海军和武器设计部门曾经考虑过目视电发水雷的制造,用来在港口航道内布设防御。但是海水中的电线的防腐防漏以及水雷脱锚的问题始终不能很好的解决,最后电发水雷的方案也放弃了。

另一种方案是文德嗣提出过的杆雷艇。最初提出的杆雷艇设计方案是带装甲覆盖舱面的划艇,以人力划桨驱动,药包固定在船舷上之后放出一条电线与杆雷艇连接。杆雷艇随后快速倒桨至安全距离,再用电发火引爆药包。

这种设计虽然充分考虑到了杆雷艇的安全性,但是实际使用划艇进行模拟测试的时候发现使用划桨并不方便,水手很难在敌火下保持镇定的划桨节奏,人力杆雷艇的操纵性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而电发火又带来了老问题:防水的电线解决不了。所以杆雷艇的项目就一直搁置下来了。现在担任内港警戒的是几艘安装了打字机连发枪的交通艇,火力很猛但是在面对大型舰船的时候威力不足。

“我们现在能够量产蒸汽动力的三发艇,完全可以使用现成的装备改装而成。”文德嗣对这件事很热情,又开始推销他的杆雷艇了

所谓三发艇是造船厂为了统一近海和内河使用的小型运输艇所制造的标准化机动艇。按照体积大小分为大发、中发和小发。

文德嗣的提议是使用木壳中发艇作为基艇,这种艇的满载排水量15.5吨,全长13米,宽2.9米,型深1.5米,平均吃水0.78米。装一台随巢型小型蒸汽机。满载时速度4.5节。虽然速度稍慢,在港口和沿海港汊内运用机动性还是绰绰有余的。

有了机动性,过去为了安全性而采用的电点火也就不再是必须的了。

这种新得杆雷快艇采用蒸汽中发艇作为原型艇,在上面覆盖倾斜的铺设一层铁板作为装甲――铁板不需要多厚,能够抵挡住火绳枪的射击就可以。船头是一根可收回到船体内的金属长杆。金属杆的前端有一个可脱卸的扣件与杆雷体接合。杆雷本身为扁平的圆柱形木盒子,内装30kg的黑火药。其前端是平整的,上面有许多带倒刺的钉子,力求能够固定在船板上。尾部是一个脱锁装置,与雷杆前端的扣件连接。一旦固定完成,舱内的人员立刻拉动装置使得雷、艇分离。雷杆上的脱锁装置联着发火器的拉火绳,一脱锁之后,拉火绳被脱离的拉力拉开,拉火管引燃导火索开始燃烧。直到延时结束起爆杆雷。

杆雷的引爆装置采用的是木柄手榴弹发火装置,简单可靠。制造起来对穿越集团的工业也没有难度。

雷、艇分离之后,杆雷艇可以退回安全地带,将雷杆收回艇内重新装雷择机再攻。

因为采用了蒸汽机动力,杆雷艇的机动力就有了保证。虽然吨位小,速度慢在外海用处不大,但是在窄小的内港乱斗中还是有很大的作用。

机动性和装甲可以保证其近距离的混战中不被攻击不被跳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