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四章 比特币(2/4)

作者:科幻小说
著名的射电望远镜,林双棉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最愉快的时光,她和阿桑齐结婚了。

刘卫平回国后他很快找回了自信,以为凭借在东大的资历一定会在通信学院出人头地,开始也确实是这样,从学院到学校的领导对他十分礼遇,交大通信学院不是邮电部亲生儿子,迫切需要树立行业地位,希望自然寄托在刘卫平这些留过洋的年轻骨干身上。

但是形势在生猛烈的变化,1987年,广东为了与港澳实现移动通信接轨,率先建设了9oo兆赫模拟移动电话,第一部手机进入了中国市场,靠着遍布全国的街头录像厅播放的香港警匪片病毒式传播,这个状如砖头的笨家伙很快成了身份的象征。

这货通话质量极差,常常要喊不说,还要移动电话移动打,不断走来走去才能提高通话质量,即使这样,也是一机难求,公开价格在2oooo元左右,但一般要花25ooo元才可能买到,黑市售价曾高达5万元,这不仅让一般人望而却步,就是中小企业买得起的也不多,能使用的人凤毛麟角。

大多数聪明人总是看错历史方向,刘卫平也是其中之一,他没有意识到移动时代即将来临,他在日本也见到了移动电话,他固执的认为中国市场还远远没有到接受移动通信的时候,他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了有线通信上面,他不知道南方市场不但组建了模拟移动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已经开始招标了。

4年后,数字蜂窝通信网络将投入使用,南北邮电早就得到了消息,里面的教授纷纷转移研究方向,而刘卫平坚信上海1oo万门固定电话还有5倍的增长空间,将自己的主攻方向定在有线通信加密上。

他错失了前沿机会,通信学院很快将他抛弃了,刘卫平回国两年不过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副教授。

1992年初,刘卫平班上的一名叫赵勇刚的本科生引起了他的注意,赵勇刚是辽宁瓦房店人,父母都是教师,北方人的基因加上小时候营养不错,长的五大三粗,比刘卫平高出一个头还不止,刘卫平平时和他讲话要仰着头,极不自在。

这个赵勇刚人可不傻,本科毕业前居然写了一篇关于计算机算法的论文,拿给刘卫平提意见,刘卫平心里佩服不已,隐隐就是石田崇光的思路。

看到赵勇刚的论文,刘卫平又想起了东京现的心电波,想起了石田崇光实验室里的日日夜夜,一个计划在他心中形成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又出现了,好运来了。

刘卫平按捺不住激动找来了赵勇刚,“小赵,你的论文我看,太有才华了,和老师心里一直琢磨的想到一块去了。”

赵勇刚谦虚的一笑,“老师您再提提意见吧,我也不知道写得是不是在理,要是现在答辩真的没信心呢。”

多本份的小伙子啊,刘卫平心里有底了,“小赵,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也写过一篇和你差不多的论文,但是不成熟,所以没有表。”

“啊,老师您也写过?那我的思路就是对的咯?”赵勇刚见到好几个同学论文在选题的时候就被打回来,他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你现在还是个思路,方向没什么问题,本科毕业不难的。如果你能深化一下,具体的算法能形成案例的话,这样的质量在《自然》上表都不是没有可能。”

刘卫平已经工作快十年了,和这些毛头小伙打交道的本事还是绰绰有余。“怎么样?有没有考虑继续深造下去,来考我的研究生。”刘卫平终于将自己的想法亮了出来。

“这个我自己做不了主,我得写信回家征求爸爸妈妈意见。”赵勇刚抓抓脑袋。

“不用写信了,你用老师办公室电话打回去,尽早决定,老师名额有限,其它同学想念研究生的也不少。”刘卫平急着要敲定。

还好,赵勇刚父母是知识分子,既然老师开口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