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97巨大的射程优势(2/4)

作者:野狼獾
面的敌人。这期间他看到了更多的敌人装备。他不断地呼叫指挥机,希望他看到的敌情能够引起重视,但是他的低空飞行,破坏了甚高频通讯,暂时他无法联络到谁。

印度第19步兵旅,与南方赶来的独立133摩托化团队列,正在此地交汇,他们的目的地一致,都是拉合尔以东集结区。由于协调问题,两支来自于不同司令部的,同样依赖公路的部队,出现了争夺道路的情况。印度国内的道路远比巴基斯坦境内的狭窄,必须有一支部队放弃行进才能解决问题。

梅内亚姆要求将白天的道路使用权交给他的部队,而斯潘加认为他的摩托化部队远比梅内亚姆的部队有战斗力,应该先赶到前线。双方堵在路上互相呼叫上级,并等待结果,这些多余的通讯会被中国电子侦察部队察觉到了。徐景哲那边的破译工作很快也有了结果,情报确认敌人有一个旅部和一个4个团部,就集中在50平方公里的狭长范围内。

印度陆军对中国远程打击力量的估算,是以300毫米口径的a100火箭炮的100公里射程为基准的,他们在巴基斯坦南部的战争中,多次领教了这种武器。在阿萨姆战役中,他们还领教过口径更大,射程更远的火箭炮打击,但是没有人认为那种推测口径在400毫米以上的火箭炮,可以通过空运部署到巴基斯坦,实际上在几天前,也没有人预料中**队可能在旁遮普发动一次攻击。

中**队充分利用了巴基斯坦的工业能力,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在胡萨布组装这些武器,并大量地囤积弹药。在不显山不漏水的过程中,林淮生的远征军有了射程远远超过300公里的所谓“战略武器”其作战效能和成本远远优于印度的短程战术导弹。而印度各部队参谋部的数据,则没有及时进行更新。

在远征军新的作战原则中,随时利用超越敌人的射程,为前进部队扫清阻碍,是战役层面的重中之重,地面部队不可能时时刻刻依赖来自空中的支援,并且有很多时候,空军也需要远程火力来为他们扫清防空阵地。巨大的射程优势,使得远程火箭炮可以执行很多战术任务。

距离目标220公里外的发射阵地上,冷风吹过枯黄的荒草,2个加强营(连)24辆火箭炮一字排开,巨大的导向发射架已经倾斜竖起。在它们后方是准备就绪的指挥车以及弹药输送车,与其他炮兵部队不同,它们不需要在发射后及时更换阵地,它们可以从容地再装填,虽然这个过程很长,但是它们的射程优势,足够将所有敌人的所有反击意图,阻挡在纸面上。

林淮生的部队编制总是比一般部队大一些,一方面是为了让敌人的情报单位,摸不清实际状况,另一方面也便于他的司令部,更集中地使用这些直属火力,在某一地域进行毁灭性地战役行动。

命令下达后,部队已经来不及换装更有针对性的弹药,这些火箭炮的第一轮次攻击,将混合发射携带预置破片的杀伤爆破弹、云爆弹以及可以在战场进行侦察的小型无人机,这样的配置显然着重打击软目标,在萨米突破后,才发现敌人也有坦克。

第二轮射击,将全部使用反装甲杀伤子母弹。为的是对公路上的轻重装甲目标,工程车辆,进行反复杀伤,进而完全瘫痪整条公路。敌人试图在王镇北的侧翼开辟一条道路,好展开偷袭。这提供了林淮生新的思路,当然,要做的一定是相反的,他要将印度测的公路也摧毁掉。

定向导轨仍然在按照指挥车的指令慢慢调整角度,前方的气象观测资料有了一些变化,旁遮普冬季的风向不定,确实是一个麻烦。指挥车必须将横风造成的误差减低到最小,这意味着公路附近的破旧村子,不至于因为测量误差,而惨遭毁灭。当然林也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样大范围的攻击,必然会有平民死伤出现,如果无法正视这样的现实,越境作战根本无法进行。这以地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