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01 空中走廊(2/3)

作者:野狼獾
卫星制导炸弹,显然比战术导弹优越。

中国战机的位置,处在敌人北方集团与斯潘加部队的防控网结合部地带,这里属于印度部队地面部队的任务重叠区,表面上飞临这里的战机,将要面临来自南北两面的威胁,但是由于敌人两个集团的雷达没有组网,缺乏空情信息交换,北方反而出现了一条可以自行通过的走廊地带,对于战机而言,更容易突破和滞留。

张成岩一直留意来自四面八方的电子威胁,显示器上,地面雷达按照其特征被分为了几类。目前大部分都是来自远方的雷达,没有强大的威胁。

告警设备已经跟新了软件,可以有限地识别出来自北方的紫菀30导弹的火控雷达,如果它继续在上次使用的频段上工作的话;不过由于这种雷达露面次数较少,且指挥官总是小心翼翼,要用反辐射导弹对其实施打击,似乎还没道时候。

另外,印度还有一些很难在临界距离外,被机载雷达告警设备截获的,老式trs2215警戒雷达以及英迪拉雷达,这2种雷达都具备远程探测的能力,尤其第一种法制老式雷达,具备一些功率控制以及频率捷变能力,使之能够与优势的空军玩一些捉迷藏的小把戏。印度陆军获得这些雷达的时间比较长,操作人员较有经验,且信心十足敢于开机。

当然老手的对抗,意味着利用技术优势而非莽撞,通常此类雷达的操作员,会使用高增益天线,能够接收微弱的反射的特点,在发射峰值功率控制上下功夫,这使得比其他雷达更难被发现和进一步探测到位置。在各个战场上,如果这些东西部署到200公里开外,一直都没有很好的办法加以摧毁和干扰,索性印度雷达网前后脱节,一些雷达在参差不齐的纵深地带,处于了比较突出的位置上个,这使得它们进入了对林淮生的视野,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必须处之而后快的麻烦。

与飞豹一起行动的,还有歼10战斗机以及一架尺寸极大的高空无人机,它担负着看似不起眼,但是非常核心的电子侦察任务。

这架飞机以一定的弧形轨迹在印度防空导弹无法企及的高度飞行,近2万米的高度使得它可以轻绕开南北两边的威胁,收集各种蛛丝马迹。它存在的目的,是利用机载设备,精确定位敌人雷达位置。由于印度在这一地区,制空权基本丧失,最终导致地面雷达持续开机时间增加,这为硬杀伤提供了机会。

紫菀30系统时钟没敢露头,这让飞豹飞行员有些失望,他们不能深入太多,一旦航程吃惊,就必须返回巴基斯坦领空加油,如再无收获,就只能无功返航。

高空中的无人机在19500米的极限高度上小心控制航线,它的电子侦察系统,较之战斗机上的更加灵敏,它正在悄然捕捉并适应躲藏在120公里外的印度远程雷达频率,这一过程完全被动,不易引起敌人的注意。被侦测的那部部署在温格德湖以北的trs2215雷达,处于整个雷达网的最突出位置上,它自己或许还不知掉这一危险的境地,仍然不间断地开机。对于中国空军而言,这一节点一旦被摧毁,剩余的印度雷达要么在短时间内填补空白,否则印度统帅部,应该会发现自己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空白区域,这对于下一步的防御,当然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中国空军可以利用这一地带不断延伸打击,最终扯烂整个防空网。

敌人雷达差不多能够在同样距离上看到无人机和飞豹,但是它们应该还无法识别目标,也无从识别威胁;印度雷达必须保持开机,不断地变化频率,以为别人不知道。显然它的要紧位置使得它不能关机了事,它必须紧盯着10000米高度的飞豹战机。

敌人应该凭借经验知道,中**队对雷达的打击无外乎干扰或者反辐射打击,目前来说来说,这两种打击的条件都远未达成。

张成岩终于经过漫长的等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