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0章 恰逢其时(2/3)

作者:镶黄旗
晚了。

否则,他哪儿还用四处寻摸地儿,苦于无处搁他的收藏啊。

现在一看,合着头几年,为了房子烦恼全是瞎折腾,他白着了多少急啊。

当然话说回来,这个“知道晚了”也是相对来看的。

正因为肩负着为康术德追回马家花园任务,宁卫民一直没忘了托关系找人。

江惠和李仲才会投其所好,把孟毅介绍给他。

否则他又去哪儿了解相关政策?压根就没机会知道。

实事求是的说,对于这个没有网络的时代而言,信息的传播速度实在太慢了。

但也因为这个,信息才分外宝贵,具有很高的价值。

宁卫民如今能搞清楚这个消息,已经着实不错了。

非但不晚,而且还得说很走运,恰逢其时才对。

为什么?

原因是明摆着的,就因为1984年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关键转折点。

因为这一年是我国在改革开放阶段,劳动力开始大迁徙的起始之年!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一直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

尤其1958年以后,由于国家物资紧缺,粮油副食开始实行配给制,按户口领取。

那么这种情况下,农民就是进了城,也没法生存。

但到了1984年却不一样了。

由于连年丰收,我们不缺粮了。

不但城市的粮油政策因此放开了,同时农村也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所以国家才会出台文件,鼓励农村个体工商户自理口粮到城镇摆摊设点。

甚至对于有条件的,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还可以在城里开店经营。

这就等于是说,如同清朝雍正皇帝推行“摊丁入亩”一样。

共和国就此给了农村劳动力以自由,城市面向农村打开了大门。

农民从绝对无法进城的“红灯阶段”,开始跨越到可以有条件进城的“黄灯阶段”。

这就意味着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对于农民不再是禁区,必然会形成滚滚人流的迁徙大潮。

京城作为首都,也一定会迎来人口大爆炸。

许多来自乡村的手工业者,小商小贩,还有无数从异乡而来的民间资本会接踵而至。

这些人带着异域风情的美食、文化、习俗、方言,注定将会加速改变京城的风貌,让京城的民生内容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丰富。

人口红利也会对促进经济逐渐展现出其莫大的威力。

这是所有民营资本应该为之狂喜的发令枪,进城淘金的大时代就此开始了!

那么自不必说,完全可以预计到,大量人口一涌入城市,最先撬动的必然是房地产的价格。

因为人来了,落地生根是最现实的需求。

除了吃,就是要住。

开买卖,做生意,更需要房子当营业场所。

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那房价、房租怎么可能不涨呢?

何况外地人进京,人地两生,就是餐桌上的肥肉。

而“欺生”又是生意人的惯招,大可以漫天要价。

作为投机者,宁卫民当然是最清楚一个需求暴涨的房地产市场会出现什么情况。

他估摸就比现在晚上个一年半载的吧,这些房虫子就懒得再搭理京城人了,肯定是专做外地商人的生意。

到那个时候,他要再敛房,付出的代价可就大了。

至少得比现在翻几个跟头。

所以说呀,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他居然能赶在外地人进城前,知道了公房交易里的门道。

这岂不是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