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39 《焦耳》综述,光速接收!(求订阅)(2/3)

作者:肥美的韭菜
在表示强调的时候,就把整个单词都变为大写字母。

国内如果表示强调,书面上表达的形式是在字的下面画两个点,不过出现的情况比较少,可能只有在语文课本上会有,通常都是用“”,甚至【】。

之后,这个审稿人还提了一些很具体的意见,有些碎碎念的样子,想到哪里说哪里,不是那种分条罗列的,诸如此类:

“作者你们为什么不聊一聊是怎么想到要做这个结构的呢?”

“你们认为单元相较于同类的饶丹宁结构有什么异同?是什么产生了两者之间的性能差异?”

“你们认为有机光伏领域近三年的效率极限是多少?”

“……”

问题虽多虽杂,但好在都是一些小问题,而且也算是帮忙补足文章的质量,让文章变得更加完美。

其实,这也是科研圈建立同行评审的初衷,即让发表出来的论文质量有所提高。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就有些变了味道,现在的同行评审,很多时候都是互相给对方的工作挑刺,从鸡蛋里挑骨头……

不过,仔细想想,这其实也是一个领域发展壮大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在最开始的时候,通常是一小撮爱好者聚集在一起,成立一个组织,组织内部都是志同道合的人,基本上都是为爱发电,不那么在意利益得失,目标也是高度一致。

而随着组织慢慢发展壮大,门槛逐渐降低,不断的吸收新人进来,而进来的新人质量良莠不齐,且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诉求,这就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偏离了本来的模样。

拿科研圈来说,早期就是一小撮富人,他们过习惯了灯红酒绿的生活后,想试图找一些精神方面的追求,就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纯粹是为了兴趣爱好,大多不为名利。

而现在想搞科研的门槛已经非常低了,科研本身也慢慢演变为一种职业,一份工作。

类似的,逼乎、小破站,或者说早期的互联网社区,能够接触到的都是对新兴事物感兴趣的精英,门槛很高。

那个时候,逼乎还不是“逼乎”,都在正经的科普、分享。

而现在要么是“人在比邻星,刚下飞船,秒入一亿宇宙币”,要么是各种营销号,戾气很重,动不动就引战。

也就只剩下热榜可以看一看,了解近期的新闻了。

许秋一边听课,一边码字。

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对《焦耳》正文的修改,并写好了意见答复文件,检查了一遍后直接用邮件发送给魏兴思,然后起身前往食堂。

下午,许秋开始忙活另外一篇“半透明器件”文章。

这边一共有两个审稿人,最终的意见是小改。

虽然两个审稿人的意见都偏向正面,但是提出了很多问题,处理起来稍微有些麻烦。

需要补充两个实验,一个是“半透明器件的显色指数评估”,需要用到组里没有的仪器,色度测量仪。

色度仪是用来测量物体(纸张等)反射的颜色和色差、测量亮度(蓝光白度457)以及荧光增白材料的荧光增白度、测量白度等……的仪器。

功能还是比较丰富的,也被广泛应用于造纸、印刷、陶瓷、化工、纺织印染、建材、粮食、制盐等行业。

许秋之前有看到其他课题组半透明器件的文章用到过这项测试,不过因为自己组里没有仪器,当时就打算不测量,看能不能混过去,但奈何自己投的是,只要稍微有一些漏洞,就会被同行们抓住。

这种仪器设备上的问题,只能让魏兴思想办法了,如果能找到渠道,且测试起来不麻烦的话,可以直接测一测,可如果麻烦的话,就只能找个理由搪塞过去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