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5章 和陛下一次约会(3/4)

作者:柯染
些激动之色,想来士子们已经准备好了满腹言论,只等着赵政来说与君王听了。

好在她今日穿着素净得体,倒也和学宫的气氛冲突不大,赵政扶着董慈并列走到上首,董慈对他人五人六的模样有些哭笑不得,见下面士子们神色颇为震动,便也从容坐下了。

张青山先便起身朝董慈行礼道,“未曾想学宫书舍竟是夫人的手笔,吾等受夫人恩待,还请夫人受吾等一拜。”

事实上东临学宫书舍没有花董慈一分钱,但这时候董慈只能当自己是赵政的法人代表,回了一礼,温声笑道,“些许小事不足挂齿,只张兄若有高见新著,莫要藏私,也与董慈一份拜读一二,如此便好,呵。”

赵政身形高大与这群文人士子们不同,又常年身居高位,再收敛也难免威压深重,初初相见大家难免拘束,董慈这话一说,张青山连带厅堂里不少士人都和善地笑了起来,“这是自然,著书不敢当,但我与飞鹏藏书百册,尽数放在了书舍里,哪位兄台要看,自管去拿。”

张青山话说得豪气,摆袖间一副看看不收费的模样,惹得厅堂里的士子们又笑了一阵,其乐融融。

赵政亦是笑起来,抬了杯酒朝张青山一敬道,“先生高义,政敬先生。”

赵政先仰头一干而尽,张青山也是爽朗之人,当下也一饮为尽,口里道,“常人只道秦王暴虐,吾张青山却以为义救赵国时疫,借粮济难燕国灾民皆是高义之举,那常年将仁义二字挂在嘴边的魏王齐王,与燕国离得最近,燕王求救,哪个肯借上一斗一石?诸位说是也不是?”

张青山将樽里的酒一饮而尽,接着道,“便是为了与燕国交好才借的粮,吾燕国十万百姓,吾燕人张青山也感念秦王恩义,请王受青山一拜!”

燕人多豪爽,董慈心说这是个明白人,不但对朝政格局天下大事了如指掌,品性上也拎得清,毕竟不管目的为何,粮食借了便是借了,救了那十万百姓也是真真实实的,不求回报,但求记恩。

赵政只摇头饮酒回应,董慈便坐着安安静静听他们议论朝堂政务,许多都提出了些奖励耕种,减少赋税,在秦国上下新办官学诸如此类的许多兴民利民的建议,三五十个士子,一人一句一个两个时辰加起来也是了不得的一箩筐,赵政态度温和一直都很有耐心,便是被问责的地方,该受着的也受着,能解决的当场便应下了要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耐心解释难处,态度温和始终四平八稳,条理清晰滴水不漏,董慈在旁边听得大开眼界,心里又忍不住有些佩服,换了是她,如此车轮之战下,便是饱读诗书也撑不住多久的。

今日一论传出去,赵政礼贤下士纳谏纳策的名声只怕扬遍四海,这可比一卷文字的求贤令有用多了。

日光西斜,董慈心说今日这约会倒也值得。

她平常也不跟赵政讨论政务,如此乍一听倒也新鲜,士子们有些建议是好的,但对一个站在首领高度上的执政者来说,多方考究之下就未必是好,董慈听着不由就想起后世来,她有时候也会觉得政[府的政令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现在想想她又不是领导人,能看得清全局望得清远处,不清楚内情的情况下还是不要枉下结论非议的好。

董慈正感慨间,楚飞鹏起身问道,“飞鹏敢问王上,东临学宫此后可是为朝堂官员的取用之地?”

这是因张耳陈馀为官一事刮起来的风,谣言在咸阳城里传了很久了,越演越烈。

赵政闻言一笑,“书舍是董祭酒的书舍,学宫也是董祭酒的学宫,要开成什么样子董祭酒比寡人更懂,此事请教董祭酒便可。”

士子们先是呆愣了一下,接着便都朝董慈行礼,显然是信以为真了。

董慈便回道,“学宫只为治学,诸位若是有入仕之志,可学毛遂自荐,相国掌管官职人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