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二章 汴京盛景(2/3)

作者:新手钓鱼人
的物价在后世一直都是个非常有争议且有意思的话题, 因为随着宋朝时间的变化, 相同货币的购买力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波动大到什么地步了呢?

同样是一文钱, 购买力的低值和峰值差了50倍!

不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部分要归结于靖康事件, 在眼下的1100年,铜钱的购买力虽然比宋初有些缩水, 但也出于一个比较正常的区间。

上过小学的读者应该都知道一个公式:

一贯铜钱=一千文。

当初张三曾经和徐云说过,他的工资是每个月四贯钱,换算成铜钱就是四千文。

其他府上仆役的工资则是三贯, 也就是三千文钱。

因此此时汴京的物价水平,差不多有些类似本土08年前后的本土普通地级市——月工资普遍三千, 肉夹馍一个六块,炒粉一碗五块。

像张三这种仆役的工资就差不多有四千块, 和公务员差不多。

不过家中有母亲和姐姐需要补贴供养,因此手头相对也没那么宽松。

当然了。

这只是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类比, 较真起来肯定不能这样换算。

毕竟每个时代的生产力不同,后世便宜的要死的盐巴,在古代的价值却可以和肉相媲美。

顺带一提。

这时候宰相的工资,折合成现在大约是360万华夏币。

视线再回归现实。

而除了繁闹无比的美食摊位,此时的大街上还充斥着大量的其他商贩:

比如耍把式的、算命的、挑着扁担等货的、贩生药材的等等......

看着眼前这繁茂而颇具古代色彩的画面,徐云的内心不由感慨万分。

其实他在后世并非没有见过更热闹的场合:

前几年他曾经在国庆节去过魔都外滩,那场景比汴京要热闹多了。

据称当时几公里的外滩上, 就同时汇聚着数百万的人群。

但与魔都...或者说后世喧闹的汽车声不同的是。

眼下的汴京城,充斥着一股独属于华夏古代特有的气息。

青衫文士、布衣平民、华服老者、彩饰女子......

各式各样古风古色的华夏先人往来其间,从血脉、从精神上给徐云带来了一次震撼与洗礼。

这是他第一次与汴京、与这个时代真正的接触。

第一次亲眼见证了什么叫做......

最繁华的时代。

随后众人就这样走了一段路,眼见太阳渐起, 徐云等人的身上不自觉便开始出起了汗。

在路过一处摊点时,徐云忽然眼睛一转:

“永柱哥,眼下天气炎热,咱们时间又尚且充裕。

不如小弟请客,大家到店内歇歇脚,喝杯酸梅汤吧。”

李府和苏府往来相隔十多里,算上验证书籍的消耗,老苏特意给了他们三个时辰办事,因此时间确实算得上充沛。

至于请客的钱嘛......

虽然徐云眼下还没有拿到自己的‘工钱’,但他穿越时可是带了些许细碎金银过来的。

硬要换算的话,差不多足够张三七八年的赚头了。

当时老苏很大方的将这些金银归还给了他,因此徐云请起客来倒也是极有底气。

领头永柱闻言站住脚,抬头看了眼天空,有些意动的道:

“也罢,咱们就歇息片刻,王麻子,让你破费了。”

“嗨,破费个啥,高低不过几文钱的事儿嘛。”

徐云一边笑着一边走入铺中,对老板道:

“掌柜的,烦劳来四碗酸梅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