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44章 明见万里的李治(3/3)

作者:孑与2
拙婿说这些话的时候,臣也曾一笑了之,随即从吏部调阅了历年从长安,万年两县调任他地的官员的文书,结果,微臣发现,他们在各地的表现,与拙婿口中所说,别无二致。”

说着话,李敬玄从袖子里摸出一本奏疏,双手呈上。

瑞春从李敬玄手中取过奏疏,检查之后,就放在李治的桌案上。

李治随手翻阅奏疏,仅仅看了几页之后就惊讶的道:“五成以上为上上之选?”

李敬玄道:“陛下应该多看看那些被清吏司定为中平,甚至中下官员的履历。

上上之选不过是会作官的人,论到能力,那些在地方上大刀阔斧,破除弊政,富国强民的官员,才是这些人中的中流砥柱。

其中,有一个叫做刘江的七品县令,在津蓟县身先士卒在腰间绑上麻绳,率领乡民在悬崖峭壁间挥动斧凿开凿水渠,历经四年光阴,硬是将清水从山的另一边接引过来,硬是在旱塬上造出来了一万六千余亩水田。

仅此一项,就让津蓟县百姓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场面,一下子成了周围人人羡慕的米粮川。

陛下,臣实在是无法想象一个县令能做出这等事情来,这样的功绩,微臣认为堪比愚公移山之举。

这等人物,读书人中间寻找不出来。

陛下此次东巡,人人都以为是陛下好大喜功,想要在泰山山顶宣扬大唐这些年建立的丰功伟业,却不知,陛下为大唐谋之深远,解决山东,河北与大唐离心离德的问题,才是陛下东巡的真正目的。”

李治快读的翻看着奏疏,找到那个叫做刘江的地方官员的条目看了起来。

用手指点着上面弹劾记录道:“显庆四年六月,哦,六千斤火药用于炸山开渠,火药来源不明。

来源不用查了,瑞春你去找云初直接问,他要是应承了,直接告诉他罚俸两年,这件事就此揭过,他要是抵赖,就直接贬官崖州两年,走过去一年,回来一年正合适。”

瑞春听着皇帝明显带着情绪的旨意不知道该不该接,却听皇帝继续道。

“显庆五年三月,四万三千斤各种良种,哦,甜菜啊,还有圆葱,这应该是太子的手笔。

呵呵,有长安府跟太子府倾力相助,这世上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呢?

这个刘江不过是出了一些苦劳罢了,算不得英雄好汉,不过,清吏司对他的下等的考评也实在是冤枉他了。

既然他惯会求救,不妨再找一个穷苦地方让他就任地方官,免得他在津蓟县被百姓们奉为神明。”

李治絮絮叨叨的说了老大一通话,抬头的时候见瑞春没有离开的意思,就叹口气道:“算了,算了,云初拿出去的火药好歹是用在了炸山修渠上,远比那些把火药弄出去搞一些说不清名堂的人好的太多了。”

李治在自言自语,看不出是喜悦还是生气,瑞春,李敬玄两人则恭敬地抱着手,等待皇帝从思虑中醒来。

良久之后,李治这才抬起头看着李敬玄道:“别耍你的那些小聪明,在云初面前不够看。

你以为云初把你推出来是为了挡灾,却不知人家这是在给你真正的好处。

你不用出什么抽空长安的谋划,来算计云初,长安是朕的,朕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

不过,你既然想干这件事,而云初又不想让朕觉得他除过长安之外,又在谋算别的地方,你们既然一拍即合,那就要把事情做好。

你已经知晓朕的目的所在,也说了,我们君臣需要齐心合力,那就努力把偃师县打造好,被让那些死去的富户们觉得自己死的太冤。

事情做好了,当朕的宰相是你众望所归,做不好,那就提头来见吧。”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