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2章 十三太保之十三(2/4)

作者:如意键盘
过法-国?”

“没有,”江山死不承认:“但这一点不妨碍我看图说话!”

“倒也是,”黄永钰也见过不少图:“以枫丹白露为背景的油画,的确不少。”

“关键问题不在这,”王世襄敲了敲烟盒:“关键是他们翻得漂亮,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也自此让这些地名有了统一的中文释译。”

“说得没错,”胡啸赞同道:“其实徐志摩这局虽然输了,但他流用至今的译名也很精彩。”

江山和王世襄一块点了点头:“香榭丽舍。”

“我们在翻译译制片的时候,”胡啸道:

“也在尽量使用大众认可度较高的译名,因为我们也知道,这些译名将成为人民群众日后对外国地名的习惯用语。”

“所以说,”江山觉得胡啸说到了点上:“目前影视、报刊里出现的外国人名、地名,对于头回见面的群众来说,就等同于官方语言。”

“你别说还真是这么回事,”陈佩丝这会再想想:“如果刚开始对外宣布的是施汉诺亲王,那西哈怒克就不归咱们这管了。”

黄永钰哈哈一笑,但很快又有一问:“不过西哈怒克和施汉诺,这两名怎么差这么多呀。芳丹薄罗和枫丹白露,这俩就很相似嘛!”

“这个没法挑,”江山:“人民日报的心思不是咱们可以揣测的。”

“枫丹白露、香榭丽舍、悠仙美地、普罗旺斯、诺曼底……”胡啸在一旁喃喃自语上了:“珍珠港、纽约、格兰林,第五大道,这些地名译得还真是挺优秀的。”

江山听到这,很自然就将后几个呼叫转移成了:蚌埠、新乡、青岛、五道口。

就在译制片厂长胡啸夸赞着民国时期的文人译士时,江山也在追忆后世的幕后英雄。

正当21世纪,所有人都觉得译制片的配音组进入鸡肋时代时。

译制片却又以字幕组的骚操作,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与刚接触译制片的年代不同,在之后那个英语普及教育的时代,追求快乐的人民即瞧不上信雅达,也不考究语法。

他们需要的就是开开心心的找乐子,找乐子、找乐子……

应这款社会的需要,各大字幕组被逼出了十八般武译!

其中以《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组最为优秀。

“he jealous,the insecurity,”直译应为:嫉妒让我失去了安全感,到了字幕就成了:醋海里翻波,不安里浮沉。

“o guts, no glory,man,”直译:没有勇气,何来辉煌。字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etter than bigger,”直译:比大的更大,字幕:器大不如活好。

“h,hat the hell,”哦,见鬼去吧(人间大炮三级准备)!字幕: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itch is so bitch,”字幕:贱人就是矫情。

“my god,”音译字幕:卖糕的。

本土风情与异国文化一碰撞,换来得就是居高不下的收视率。

其它字幕组惊闻数据后,赶紧连夜更新了字幕风格。

于是,《破产姐妹》、《豪斯医生》、《绝命毒师》……全部开整:

“别怕,这里的信号屏蔽,堪比四六级考场。”

“这娃真是弱不禁风,都快赶上中国男足后防线了。”

“还让我说?你以为我是祥林嫂吗?”

“早安、荡夫。”

oogle成了百度,hotosho成了美图秀秀。

而当一部美剧中出现了几句德语时,字幕组就干脆打上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