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391章 李翊的真实目的(2/3)

作者:
和南方的十个州,有四千万左右的人口。李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北疆迁移至少五百万人口,没有上限,越多越好。因此,李翊在看到袁术的檄文和回书之后,非常高兴。他决定答应袁术所提的条件,立即和袁术商谈具体的制衡之策和共同出兵平叛事宜,争取在七月初之前和袁术组建平叛大军到徐州平叛。不过,李翊感觉跟袁绍议和的事估计非常困难,因为双方的分歧太大了,袁绍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权利,所以李翊要求留守幽州的穆桂英和留守并州的徐达尽早商量一个办法,利用袁绍和黑山黄巾军缠斗不休、粮草紧缺的机会,主动出击,重创袁绍,能把他杀了最好,免得将来遗祸无穷。李翊派了郭嘉到洛阳去,尽一切力量说服朱儁,利用朱儁的威望,先把三方制衡的事定下来,这样出兵徐州才有可能。另外,他还决定组织人力到豫州、荆州去买粮,赈济流民,帮助朱儁把河南尹稳定下来。李翊专门写了封信给张燕,命令他立即派人到黑山去联系各路黄巾军首领,尽可能说服白绕于毒等人率部下山。愿意受抚当然是好事,不愿意受抚也没有关系,他们可以到冀州的常山、中山、巨鹿和赵国四郡屯田,只要不祸乱大汉,有些事将来再说。李翊说:“如果白绕于毒等人的大军过了黄河,和兖州、青州的司马俱、徐和等黄巾军会合了,中原势必大乱,那这场暴乱想平定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最后,李翊给董卓写了一封信,要求他按照双方之前的约定,让张绣和徐荣等人收兵回洛阳。李翊感觉到袁术和孙坚的力量已经被大大削弱,如果任凭张绣和徐荣等人继续攻打孙坚和袁术,他的目的恐怕就很难办到了。………………河内,怀城。幽静的书房内,袁绍望着案几上的地图,凝神沉思。青州蚁贼暴乱早在他的预料当中,只是蚁贼暴乱的规模和蔓延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结果彻底打乱了他的讨董大计。袁绍本来打算在四月的时候,逼迫骠骑大将军李翊和自己联手攻陷洛阳,然后重立藩王为帝,中兴社稷。但这个计策随着荥阳惨败、蚁贼暴乱、董卓退守长安、韩馥、乔瑁和张邈等人迫于形势背盟而惨遭失败。如今北疆危机正在逐步缓解,李翊已经逐步掌控了主动,即使有公主的督请、先帝的遗诏和刘虞的命令,也无法迫使他向讨董大军低头了。没有北疆大军的帮助,仅靠讨董大军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讨董目的的,袁术、孙坚、孔伷等人的失败就是个例证。董卓和李翊一旦掌握了足够的优势和主动,遭殃的就是讨董大军了,但两人刚刚取得的一点优势却随着蚁贼暴乱的迅速蔓延瞬间毁于一旦。蚁贼暴乱越来越厉害,不但严重打击了讨董大军的实力和士气,同时也把董卓和李翊再一次推进了困境。现在无论董卓和李翊两人如何殚精竭虑,也无法稳定京畿局势了。冀兖青徐四州的蚁贼暴乱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规模,如果任其肆虐而不去平定,首先就是生灵涂炭、田地荒芜,然后就是流民之祸。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流民像蝗虫一样,流到哪,哪里就会生机尽绝,暴乱迭起。小小的京畿之地自然无法避免这股流民大潮。京畿乱了,各地州郡乱了,社稷距离败亡也就剩下短短一步之遥了。袁绍轻轻叹了一口气,眼晴盯在了地图上的河阳城。王匡、韩浩等人的一万河内军就驻扎在这里,动弹不得。早在袁术、孙坚等人向洛阳发起迅猛攻击时,朱儁就数次来信催促袁绍集中兵力,不惜一切代价渡河攻击,以牵制河南尹地界的西凉军的兵力,策应袁术、孙坚在洛阳南面的攻击,趁机占据洛阳,但袁绍迫于河内郡的严峻形势,竟然迟迟未动,白白放弃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袁绍想进洛阳,为此他后来默许了乔瑁、张邈、孔伷对朱儁的钱粮援助。他不愿看到洛阳流民成灾,更不愿看到洛阳的宫殿陵园都变成废墟。洛阳变成废墟,不仅仅是将来重建需要耗费多少钱财的问题,而是天下人丧失了对大汉的忠诚和希望的问题。都城是汉祚的象征,都城没有了,汉祚名存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