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七章 天府遗珍(中)(1/2)

作者:
前些天张楠就用金属探测器探过,东西位置早就确定,用那个劳保商店买来的大军用帐篷罩着呢。双层保险,不仅仅有篱笆墙阻挡视线,就算万一有热情的村民来瞅瞅,也是什么都看不见。当天中午在村长家吃过中饭,一回到“研究基地”,马上锁门!如今村民对“研究基地”上锁已经彻底习惯了:这可是村长要给锁上的,就算去地里干活时路过,也懒得多看一眼。用不上锄斧,有更适宜挖土的工具——新买的锄头,锄头柄还是村民帮着弄的。搞农业的,没把好用的锄头怎么行!根据探测器显示,东西在距离地表下大约1米的位置,不过分布似乎有点散。关兴权很奇怪:下边的东西怎么是在大约不到两米直径的范围内,东一处西一堆,怎么埋的?张楠是一点不意外,到时候他就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张楠握着锄头甩开膀子大干,关兴权在帐篷外头掩护望风,偶尔还用照相机拍油菜、拿个放大镜东瞅细看。有时候还到篱笆外附近走走,笔记本更是不离身,不时观察油菜生长,还在本子里记点什么东西,还真装的像回事。张楠就没这么舒服了!这可是力气活,要挖一个直径至少两米、深一米的大坑,直把张楠累的像条狗一样!停停干干,一个多小时工夫,张楠彻底趴下!收拾了一下自己,还洗了把脸,到帐篷外边当自个的研究员去了。张楠坐在椅子上逍遥,轮到关兴权在里边当苦力。两人速度快,几个小时候土坑已经有了七八十公分深度。这下不能让关兴权蛮干了——张楠取出了自己当盗墓贼时的其中一件专用工具:一根自己前两天用本地竹子削的探杆。外形和根竹筷子没什么分别,就是长度差不多有个40公分长,也稍微粗一些。特别是手握持的地方,两侧胖出来一大截,利于握持:如果一下子找不到坚韧的竹子做这玩样,找把筷子也能凑合。这可是个细活,张楠将眼前的坑底想象成一大块平面,上头是一个个直径10公分的正方形网格。对着网格的其中一个角,将探杆竖直,用力、但匀速的慢慢往下插,凭借手感,感觉探杆头是不是碰到异样的硬东西。这可是个技术活,没点实际经验,能把石头当宝贝!而且除非万不得已,绝对不用用长改锥一类的金属铁器,虽然那东西穿透力更强——一个不小心,碰到易碎的瓷器玉器或者单薄的青铜器,都没地方后悔去!竹子就问题不大了,在老手手里,连最易碎的玉璧都不会出问题。探一截挖一截,这样就不会因为不知道东西的具体位置、距离,结果一锄头砸锅!当第一个“探洞”下插至20多公分时,探杆似乎被什么东西挡住!拧了一下探杆,然后停顿了一下,手再微微一用力,探杆传来类似于打滑的手感。抽出探杆,看了看探杆头:有被表面光滑的物体磨光的痕迹,应该是瓷器一类。如果是铜器,这会探杆头上会起毛刺,还会有铜锈一类残留。顺手取过根香棒,往这个小小的探洞里一插。香棒是早就准备好的,这会烧香拜佛的人已经有了,轻易就能买到,别奇怪。不过买香棒时,关兴权还奇怪为什么要买这个玩样,张楠只是说是用来定型的。其实就是张楠偷懒——每根香棒都是40公分长度,他懒得去准备一大捆一样长度的细木棍,筷子又嫌稍微短了点。一个多小时后,张楠把关兴权叫进帐篷:秘密麻麻的香棒长长短短密布坑底!当过兵的关兴权只看了一眼,就明白为什么张楠说那些香棒是用来“定型”的!一个长大约两米,最宽处大约一米六七的椭圆形“圆弧包”出现在关兴权眼前——下面埋藏物的位置、距离坑底距离全部被形象的反应了出来。“外边怎么样?”“村子里那边已经有人在烧晚饭。”听到关兴权的话,张楠道:“先开个口子。”工具已经准备好,拔掉几根香棒放一边,工兵铲先铲掉上头20来公分厚度的一层泥土,然后再用种花用的那种小号铁铲小心取土。一会功夫,“圆弧包”边缘位置的一件器物就出现了——这是件青釉双耳瓶,直口,细长颈,近口沿处饰双贯耳。而就在这个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